一、專業代碼與名稱 專業代碼:080401 專業名稱:材料科學與工程 二、專業簡...更多點擊>
一、專業代碼與名稱
專業代碼:080401
專業名稱:材料科學與工程
二、專業簡介
維多利亞vic67中國線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隸屬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教學團隊等學科平臺,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與研究機構前0.5%。本專業把握材料的多學科交叉屬性,以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科學為基礎,以與力學學科的交叉為特色,針對國家重大需求的結構與功能薄膜材料及器件,以設計、制備、性能、服役為主線,分“微電子材料與器件”和“材料測控技術與裝備”兩個方向培養畢業生。
三、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四、培養目標
培養兼具“科學”與“工程”素養,且具有良好思想品質、職業道德與人文科學素質以及一定創新能力的材料類復合型人才?茖W素養指通過物理、化學、數學、力學等學科基礎知識以及系統專業知識的儲備,具備探索材料成分、組織、結構與性質及彼此之間關系的能力,并在材料服役行為的力學知識方面彰顯出學科優勢與特色;工程素養指通過動手實踐以及發現、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具備開發新材料,提高材料性能和質量,合理使用材料,服務于經濟建設的能力。
具有了解本學科前沿動態、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有創新創業精神并具備一定創新能力,有一定的社會、經濟、法律、管理知識與組織協作能力,可成為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科學的研究型與工程技術型人才。
能在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與服役行為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技術開發、技術改造、工藝設計、裝備研制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彰顯兼備“科學”與“工程”素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材料與力學學科交叉的學科特色與優勢,可為國家地方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服務。
五、畢業要求
學生通過人文、社科、學科基礎、專業核心和專業方向特色等知識的系統學習,接受材料開發制備與服役等工程實踐、科學研究基礎訓練與創新意識培育、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綜合訓練,達到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具備設計新材料、研究新工藝、探索新技術等方面的創新能力與發展潛力?傮w要求為:
1. 工程知識: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力學等基礎學科知識,具有深入的材料、力學交叉的知識儲備,具有材料成分、組織、性能、服役為主線的系統知識體系,能夠運用這些知識來學習和分析材料成分、組織、性能、服役及彼此之間的關系。
2. 問題分析:了解本專業領域的國際前沿發展動態,善于從生活實際中發現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相關的問題,能夠運用已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識別、表達、并通過調研文獻來分析這些問題,從學科或專業角度認識和理解問題。
3.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對所發現的問題,如材料設計、制備加工、性能、服役行為等問題,能設計較為合理的理論或試驗方案,并考慮方案的成本、環保、安全、文化與合法等因素。
4. 研究:圍繞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領域,通過問題的發現、識別、理解和表達,制定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實施方案并學會方案的調整、優化,數據的分析、處理與總結,體現出創新意識、運用科學原理、科學方法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
5. 使用現代工具:以材料的成分、組織、性能與服役為主線,掌握開發、制備和分析材料的先進實驗設備,包括實驗設備的選擇、使用和結果分析。熟悉材料研究領域的數值仿真與計算方法,了解其主要用途、使用范圍與局限性。能夠利用網絡資源了解本專業的國際國內發展動態,查閱相關的學習資源。學會使用多媒體、信息化工具、制圖與數據繪圖等現代化工具。
6. 工程與社會:基于材料基本性能、服役條件及其與環境交互作用的學習與實踐,分析材料及其研究方法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有社會安全、經濟發展以及相關制度方面的知識,能夠分析和評價材料與環境、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相互影響,分析其對環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 職業規范: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人文社科素養與社會責任感,遵紀守法,能夠在金工實習、企業實踐等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9. 個人和團隊:身心健康,能夠深入理解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多學科交叉、科學與工程結合的重要屬性,認識多學科知識在材料領域中的貢獻,認識材料學習、研究與發展中團隊的重要性,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10. 溝通:能夠在課程學習、工程實踐、綜合訓練、人際交往等過程中有效溝通與交流,并就專業領域問題與業界同行、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能夠撰寫報告和文稿等材料,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 項目管理:能圍繞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領域的某一個問題,以綜合性實驗、課題或項目的形式組織團隊開展研究,作為負責人或參與人對項目的開題、實施、進展與結題進行管理,掌握項目管理方面的知識與經濟分析能力,顯示出一定的創業思想或潛在能力。
12. 終身學習:對本專業領域更深層次的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教育的意識,表現出較強的自我獲取知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六、主干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
七、專業核心課程
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力學、材料分析測試技術、材料制備技術、材料的宏微觀力學性能
八、畢業與學位授予條件
1. 本專業學生必須修滿175學分方可畢業。其中必修151學分,選修24學分(含自主發展課程15學分)。
2. 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維多利亞vic67中國線路普通本科學士學位授予規定》者,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九、師資力量和教研平臺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具有一支以國家教學名師、國家級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青年長江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湖南省百人計劃特聘教授、芙蓉學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為核心的教學科研團隊,F有教師31余人,其中教授和博士生導師9人、副教授14人,講師8人,所有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國家教學團隊等教學類平臺。擁有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國防特色學科等學科平臺。建立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高校產學研示范基地等實驗平臺。
十、人才培養質量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強調學生的學術科研能力與人文素養積累并重的理念,重點提升學生對學科專業的熱愛、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培養了一批有情懷、有責任的優秀學生。近幾年來本科生參加國家級創新性研究項目30余項;省級創新性研究項目30余項,校級100余項,獲得湖南省第四屆大學生物理競賽省級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近年來,本科畢業生考研和出國深造率達50%以上,學生一次性就業率平均98%以上。如2018屆材料科學與工程2班共34位同學畢業,22人報考研究生,18人被錄取,升學率達52.9%。其中,6人被保送至同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等高;蜓芯克。畢業生去向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能源、水利水電、網絡、教育等領域,如藍思科技、格力電器、青島海爾、中建五局等國內外知名企業。
歐陽曉平
周益春
黃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