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代碼與名稱
專業代碼:080405
專業名稱:金屬材料工程
二、專業簡介
金屬材料工程是維多利亞vic67中國線路建校設置的首批本科專業之一,1982年獲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等材料類碩士點,2005年獲材料學二級學科博士點,2006年獲評湖南省重點專業,2011年獲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點,2018年獲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材料學科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與研究機構前0.5%,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育人體系。
本專業以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學科為基礎,注重學生動手實踐、分析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培養,在新材料設計、金屬材料熱處理、表面改性和腐蝕與防護等工程應用方面具有鮮明特色。
三、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四、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和工程素養,優良的思想品質、職業道德與人文科學素質,并兼備一定管理知識、組織協作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金屬材料工程的復合型人才。通過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基礎知識以及系統的材料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培養探索金屬材料的成分、組織、結構與性能及彼此關系等科學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專業實驗與實習等工程實踐,使學生具備發現、解決實際問題,以及金屬材料的設計與分析、制備、腐蝕與防護和材料的加工成形等方面的工程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了解本專業的前沿動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有創業精神和一定的創新能力,可成為金屬材料領域的研究型與工程技術型人才。培養的學生能從事與金屬材料等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教學,政府部門和企業中的管理、研發、設計、制造、建設、運行等方面的工作,彰顯兼備“科學”與“工程”素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服務。
五、畢業要求
學生通過人文、社科、學科基礎、專業核心和專業方向課程等知識的系統學習,接受金屬材料設計、制備、熱處理、表面處理、腐蝕與防護等工程實踐、科學研究基礎訓練與創新意識培育、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綜合訓練,達到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具備設計新材料、研究新工藝、探索新技術等方面的創新能力與發展潛力?傮w要求為:
1. 工程知識:具備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學科專業知識用于解決現代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2. 問題分析: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金屬材料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金屬材料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金屬材料或工藝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金屬材料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 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金屬材料工程復雜工程問題,選擇、開發與使用互聯網技術、工程軟件和現代測試技術,實現對復雜工程問題的預測和模擬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工程實踐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復雜工程問題的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 職業規范: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9. 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 溝通:能夠就金屬材料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 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金屬材料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 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六、主干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
七、專業核心課程
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加工與成型、材料分析測試技術、熱處理原理與工藝、材料腐蝕與防護、金屬材料學
八、畢業與學位授予條件
1. 本專業學生必須修滿174學分方可畢業。其中必修151學分,選修23學分(含自主發展課程15學分)。
2. 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及《維多利亞vic67中國線路普通本科學士學位授予規定》者,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九、師資力量和教研平臺
擁有專任教師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導師2人,60%以上教師有國外留學經歷,100%具有博士學位。此外,還聘請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本專業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一流本科專業、中央與地方共建工程材料特色實驗室等教學類平臺。建立有“材料設計及制備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裝備用關鍵薄膜材料及應用”湖南省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薄膜材料產業化”湖南省高校產學研示范基地等教學科研平臺。
十、人才培養質量
學生考研率高,近年來50%以上的本科畢業生進入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繼續深造。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學生創新能力強,50%以上的本科生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平均每年獲學科競賽國家級獎勵達2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