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vic67中國線路成立于 2014 年 6 月,由維多利亞vic67中國線路與西北核技術研究院合作組建。學院材料學科是世界一流學科支撐學科,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 0.35%。學院以“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國家重點學科和“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為學科平臺,以材料與數學、力學等學科交叉為特色,致力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重解決信息、能源、航空航天、探測技術等領域的材料設計、制備、性能與應用中的重大科學和工程化問題。學院目前形成了一支以歐陽曉平院士領銜,以國家級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湖南省百人計劃特聘教授、湖南省芙蓉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為中堅力量的教學科研團隊,F有各類教職工 110 人,其中教授 28 人、副教授37 人,博士生導師 35 人,100%具有博士學位。
學院設材料設計與加工、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微電子材料與器件、材料測控技術與裝備、核科學與技術系等5系,材料科學與工程1個實驗教學中心,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金屬材料工程等四個本科專業。材料物理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材料物理、金屬材料工程是湖南省重點專業。以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師昌緒院士命名的材料類“師昌緒班”實行導師制,導師由院士、國家杰青擔任等高層次人才擔任。
學院擁有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湖南省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材料加工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微電子材料與器件工程、材料測控技術與裝備二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
學院學科科研平臺有:特種功能薄膜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低維材料及其應用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薄膜材料及器件力學教育部創新團隊;薄膜材料及器件、材料設計及制備技術等2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南省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低維材料與器件力學湖南省科技創新群體;薄膜材料產業化湖南省高校產學研示范基地。
近5年來,在Science等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SCI論文 400余篇,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 62項,橫向科技開發課題 15 項,年均科研總經費3000余萬元,包括國家“973”預研項目(1項)、國家“863”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2項)、國際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1項)、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項)等。獲得省部以上獎勵 35項,其中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出版教材5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0項。
學院注重創新性人才培養,積極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善于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課堂上,尤其以材料類 “師昌緒班”為平臺進行杰出人才的培養模式改革最為突出,首屆(2015級)“師昌緒班”22名畢業生中,15名保送至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國內頂尖院、校及研究所院士名下碩博連讀,1名赴德國大學深造。
學院加強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合作,多次承辦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與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世界知名大學建立了穩定的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關系,優秀學生和青年教師赴英國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美國西北大學、華盛頓大學、密西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匹茲堡大學、科羅拉多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紐約州立大學濱漢姆頓分校、德國RWTH-Aachen University 金屬學與金屬物理研究所(IMM)、烏爾姆大學、澳大利亞Deakin大學、Curtin 大學、莫多克大學、新西蘭懷卡托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國立材料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名校深造、聯合培養或訪問研究。
學院培養了一大批包括長江學者、國家杰青、大型企業高管、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等社會精英,近5年材料學科相關專業的學生在國家級和省部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100多人次,英語四、六級通過率高,考研錄取率一直保持在45%以上,名列全國前茅,保研和考研院校主要集中在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廈門大學等國內一流名校。畢業生就業前景好,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就業去向主要集中在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教育、制造業、公務員、材料制造檢測等相關行業,地域集中在廣州、深圳、北京、上海、長沙等城市 。